〈1〉〈關鍵時刻〉「飛行40週年 帶著黃金唱盤台語問候『呷飽沒』的航行家探測器 20170913-4」。

NASA金碟片・

台語外星迷航記

從一開始“被陪看”〈關鍵時刻〉,到現在準時端坐電視機前,凝神關注節目中包羅萬象、荒誕不經的新聞事件來「過憖(癮)kuè-giàn」 ( 劉X傑:「真的假的!」XDDDDD),我不知不覺已從「條直(憨直)tiâu-ti̍t」轉型為“長舌八卦組”了 (๑╹ᆺ╹) … 雖說如此,前些日子的一段報導,著實震撼力十足、不講對不起自己、不分享正港太可惜!

NASA發射,最「韌命lūn-miā」、最懸疑、且第一個穿越太陽系的飛行器〈航海家一號Voyager 1 spacecraft〉,於今年的9月5日已然航行40週年。經歷突發的斷電、斷訊失蹤戲碼,卻能神秘恢復供訊與聯繫,這讓〈航海家一號〉可能與「外星生命extraterrestrial life」異類接觸的消息不脛而走 ᕕ(╯°□°)ᕗ 這也許皆歸功於飛行器上配置的《金碟唱盤Golden Phonograph Record》,讓我們可以得償宿願、超越極限!

〈2〉劉克明1916年(大正5年)的《國語對譯 臺語大成(全)》第三篇 對話篇 第二章〈早暗及天氣氣候〉。

〈Greetings to the Universe in 55 Different Languages宇宙55問候語〉中的台語版為:「你好,你食飽未? 有閒就來阮遮坐喔!lí hó,lí tsia̍h-pá–buē? ū-îng tō lâi gún tsia tsē –ooh!」

《金碟唱盤》由NASA委託著名天文學家Dr Carl Sagan薩根博士統籌、監製:其中〈The Sounds of Earth 地球之聲〉(註1)猶如我們的「宣傳簡介」,內含各式多樣的自然天象萬籟、動物嚎嘯啼鳴、機械引擎行進聲響、人體生命機能脈動;而〈Greetings to the Universe in 55 Different Languages宇宙55問候語〉(註2)則是人類向外星世界遞出的橄欖枝 — 網羅多數代表性語言,逐一錄製簡約版的問候語,恰似一塊塊聽覺拼圖,總合組成全球人類期許與外星生命友好互動的信念和訊息。這55種語言中,我們猛然聽到一陣熟悉的台語腔調:「你好,你食飽未? 有閒就來阮遮坐喔!lí hó,lí tsia̍h-pá–buē? ū-îng tō lâi gún tsia tsē –ooh!」

當〈航海家一號〉代表地球出航,內攜的資料不分種族、國家、區域,皆是人類的一份子,並無所謂的差別心或高低之分

節目裡,特別來賓黃創夏認為台語是繼已滅絕之古蘇美阿卡德語Akkadian的第二語言,可見〈宇宙問候語〉的語種排序有著薩根博士的原委及巧思,更極可能是以重要性或亙古程度來做決定。初聞此言,真的滿心雀躍,興奮莫名!台語就在〈航海家一號〉的領航下,以時空膠囊《金碟唱盤》模式,乘載著全人類的企圖心與夢想,產開未知的外星迷航記!

只是仔細研究NASA的官網資料後發現,〈宇宙問候語〉實質是按名稱為首的英文字母排列(詳見註2),為歐美常見的順序法:古蘇美阿卡德語Akkadian是A,排第二的「Amoy(Min dialect)」也是A,排第三的阿拉伯語Arabic也是A,以此類推… NASA的文案引述了輔佐薩根博士的琳達薩爾茨曼Linda Salzman Sagan女士說道:「…by sending a spaceship out of our solar system, we are making an effort to de-provincialize, to rise above our nationalistic interests and join a commonwealth of space-faring societies, if one exists. 」也就是說,當〈航海家一號〉代表地球出航,內攜的資料不分種族、國家、區域,皆是人類的一份子,並無所謂的差別心或高低之分!

在破解這迷思後,我們卻不禁要問,何謂「Amoy(Min dialect)」?

Wikipedia維基百科釋義「Amoy」為「廈門話Ē-bn̂g-ōe」,又稱廈門閩南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系的一種方言,屬於閩南語的泉漳片,通行於福建省廈門市一帶(註3)。琳達女士曾表示參與〈宇宙問候語〉的發音者大多為康乃爾大學語言學系成員,全計劃於緊湊、倉促的行程下完成;所囊括的問候語皆由發音者即興揮灑,只求內容簡潔、友善即可。她將「Min dialect」(即「閩南語 Bân-lâm-gú」)(註4)列在後方括弧裡,應指「廈門話」為「閩語支(閩南語)」於此計劃的代表。

台灣人所使用的「台灣話Tâi-oân-ōe(或稱台語Tâi-gí)」(註5),與廈門話雖於所有閩南語系中發音最為相近,卻在歷史演變與地域區隔的催化下,已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3〉劉克明1916年(大正5年)的《國語對譯 臺語大成(全)》第二篇 語法篇 第八節〈練習〉。

台灣人所使用的「台灣話Tâi-oân-ōe(或稱台語Tâi-gí)」(註5),與廈門話雖於所有閩南語系中發音最為相近,卻在歷史演變與地域區隔的催化下,已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宇宙問候語〉的閩南語錄音內容,在缺乏實際與其他外星生命的對應交談狀況下,略顯「自問自答」。貼近生活閒話家常的問候,可以在另一類型的「時空膠囊」 — 臺灣總督府評議員翻譯官劉克明1916年(大正5年)的《國語對譯 臺語大成(全)》裡一探究竟。

比如:


第三篇 對話篇 第二章〈早暗及天氣氣候〉

(甲):「食早起未。」(吃早餐了嗎?)
(乙):「食嘮、汝咧。」(吃了,你呢?)
(甲):「我亦食嘮。」(我也吃了。)


第二篇 語法篇 第八節〈練習〉

(甲):「今要返來去嘮。」(是該走了。)
(乙):「更坐喇。」(再坐坐嘛!)
(甲):「不可不可、雨在要來。」(不行不行,要下雨了!)
(乙):「雨來即住在擱。」(下雨就住我這裡。)
(甲):「不可不可、近來真無閒嗬。」(不行不行,最近太忙了!)
(乙):「無、若有閒即更來坐喇。」(不然這樣,有空來坐坐。)
(甲):「好喇好喇。」(勞力勞力)(好的,真多謝了。)


〈4〉https://zh.wikipedia.org/wiki/闽南语#/media/File:Banlamgu.svg。

也許這番追根究底有「煞風景」的嫌疑,標題也有「誘拐」臉友點閱、撩起本土台語份子群起激昂的居心(對,我就是其中之一);但藉由一則〈關鍵時刻〉來剖析謬誤流言、破除穿鑿附會,並對於本土文化有更深刻了解,相信還是非常值得!

註:


https://www.facebook.com/1984536378443723/posts/198963267126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