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晨 石梯漁港〈東昌定置漁網〉的 罾仔船サヌ アア ツヌ 於豐濱石門、石梯坪近海作業。

定置漁網・

煙仔罾イエヌ アア サヌ


一向閒適慵懶的石梯漁港,竟在五月中旬的清晨,焦躁紛亂了近半把個月!這股情緒渲染了周遭的氛圍與步調… 我決定終止連日的側目和揣度,胡亂搪塞完了手邊工作,情不自禁一探究竟… 這才發現港邊拍賣市場 自網中傾洩而下,數以萬計、成堆如山的煙仔魚ian-á-hî,閃耀銀澤的身軀交織著太平洋波光粼粼,漁人汗涔涔的臉龐 爍亮了豐收的雀躍!近三、四年來未見的盛況,娓娓道出 定置漁網舊時榮景,彷彿身在時光隧道的回溯幻影中…

〈2〉石梯漁港豐收的煙仔魚…

台語俗稱定置漁業(網)為「煙仔罾ian-á- tsan」,即「補煙仔魚之漁網」

「定置漁業 ていち ぎょぎょう」源於日本(註1),前台東水試所研究員兼海洋漁業系主任 廖學耕博士於1985年《豐年月刊》35:1〈落網類定置網具的使用〉文中提出:「國內定置網類中發展最早者為待網,新北市貢寮之藍東漁場在1902年前即以此漁法捕鰹魚。1927年由日本引進漁獲效率較待網高之大敷網,取代了待網,並在臺灣東部沿岸水域發展。數年後又引進漁獲效率更高之大謀網漁法。至1960年,臺灣全島定置網組數已達110多組,而成為捕撈鰹類主要漁具漁法之一。1980年更由日本引進漁獲效率更高之雙落網。經多年之改良與推廣,如今不論單落網或雙落網均已成為臺灣之主流定置網漁具漁法。」(註2),興許因此台語俗稱定置漁業(網)為「煙仔罾ian-á- tsan」,即「補煙仔魚之漁網」。

《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共列出五種煙仔魚:圓花鰹、扁花鰹、東方齒鰆、巴鰹、正鰹

〈3〉數以萬計、成堆如山的煙仔魚ian-á-hî 閃耀銀澤的身軀!
〈4〉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印行《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共列出五種煙仔魚:「煙管仔ian-kóng-á」(圓花鰹)、「花煙(仔)hue-ian(-á)」(扁花鰹)、「西齒sai-khí、梳(疏)齒se-khí(或)煙仔虎ian-á-hóo」(東方齒鰆)、「三點仔sann-tiám-á(或)煙仔ian-á」(巴鰹)、「煙仔虎ian-á-hóo(或)𩷹鯤、卓鯤(《臺日大辭典》記載『桌鮶トヲ クヌ』為臺北地區 鰹的別稱,《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則附註『卓鯤』為臺東地區之別稱)」(正鰹)。

「煙仔魚ian-á-hî」按《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釋義為「正鰹、圓花鰹。魚名。鰹魚的一種,體型為紡錘形,長約50公分左右,分佈於臺灣東部或東南海域,可做成柴魚。」;此說明仍屬概略籠統,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印行《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共列出五種煙仔魚:「煙管仔ian-kóng-á」(圓花鰹)、「花煙(仔)hue-ian(-á)」(扁花鰹)、「西齒sai-khí、梳(疏)齒se-khí(或)煙仔虎ian-á-hóo」(東方齒鰆)、「三點仔sann-tiám-á(或)煙仔ian-á」(巴鰹)、「煙仔虎ian-á-hóo(或)𩷹鯤、卓鯤(《臺日大辭典》記載『桌鮶トヲ クヌ』為臺北地區 鰹的別稱,《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則附註『卓鯤』為臺東地區之別稱)」(正鰹)(參照本文附圖4)。

〈5〉臺灣總督府發行・小川尚義主編的《臺日大辭典》(1931-32):「煙仔イエヌ アア」、「煙仔槌イエヌ アア ツ・イ」、「煙仔魚イエヌ アア ヒイ」同指鰹魚。「煙仔槌箍イエヌ アア ツ・イ コ・オ」、「煙仔魚箍イエヌ アア ヒイ コ・オ」同指鰹節かつおぶし(即 鰹魚乾、台灣俗稱的柴魚)。

《噶瑪蘭廳志・卷五》:「捕魚器具有罟、罾、縺、藏、𦊓、箔之目。網有大小,而用法各別。…罾有車罾、舉罾、搖罾等屬。」

「罾tsan」,注音ㄗㄥ 、漢語拼音zēng,《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釋義為「以數條繩索綁住網子數點,再將繩索集中吊起漁網,漁網中放誘餌再沉入水裡,一段時間後把漁網拉起,即有魚蝦困在漁網內。」、「罾仔tsan-á」釋義為「四邊有支架,可撐開張設的魚網」。

〈6〉臺灣總督府發行・小川尚義主編的《臺日大辭典》(1931-32):「罾サヌ — 四手網」,「罾仔サヌ アア — 小な四手。四手網」,「罾仔網サヌ アア バン — 火を燈して小魚を捕へる網具」。

參照比對《漢書》師古曰:「罾,魚網也,形如仰繖蓋,四維而舉之,音曾。」、《噶瑪蘭廳志・卷五》:「捕魚器具有罟、罾、縺、藏、𦊓、箔之目。網有大小,而用法各別。…罾有車罾、舉罾、搖罾等屬。車罾永挂海坪,岸搭高寮,下罾時,漁人在寮上,將罾索用車牽起,有魚則捕之;舉罾止用一人,於港、潭沿海皆可採捕;搖罾必需五、六人,駕龍艚船,帶小挖仔船,捕魚外海」、臺灣總督府發行・小川尚義主編的《臺日大辭典》(1931-32):「罾サヌ — 四手網」,「罾仔サヌ アア — 小な四手。四手網」,「罾仔網サヌ アア バン — 火を燈して小魚を捕へる網具」。

「煙仔罾」以「節能型漁業」之姿、轉型「永續漁業資源」之願景、朝向「沿海綠洲生態區」之多元發展,構築了傍海而居的產業面向與日常作息

無論漁業時代的演進與生態的變遷,「煙仔罾」與「煙仔魚」息息相關,更是花蓮漁業近五分之一的產值支柱(註3)。台灣近代文人 駱香林(1895-1977)主編之《花蓮文獻》記載:「鰹魚為花蓮水產大宗,每逢孟夏,其魚大至,一網可收二萬餘斤之魚」。此次漁港安檢所記錄2018五月下旬 石梯漁港定置漁網約250噸的收獲總量,讓我們沉浸於港邊生活、茶餘飯後話家常,煙仔魚櫛次鱗比、側身縱紋彷彿碧海洋流裡,縷縷煙仔乘風破浪、萬頭鑽動的驚嘆中!「煙仔罾」以「節能型漁業」之姿、轉型「永續漁業資源」之願景、朝向「沿海綠洲生態區」之多元發展,構築了傍海而居的產業面向與日常作息。享受豪邁現抓,鰹魚半敲燒(鰹のたたき)入口即化、鮮甜無窮的當下,這份大海的滋養與餽贈,猶如石梯生活的單純快活,平凡而豐美!

註:


https://www.facebook.com/1984536378443723/posts/212274106128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