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島探秘 之
麵包樹・麵包果Facidol
一年一度Ilisin(註1)於花蓮海岸接力舉辦的同時,部落人家無論私宅的後院前庭、公領域的陋巷野地裡,一顆顆黃澄欲滴、飽滿碩大的facidol(註2),將平日通體蒼翠的枝頭點綴的繽紛熱絡。過熟果實掉落散佈的週遭,吱喳窸窣是各種生物的夏日野餐會;賢慧勤勞的ina們成群結伴、挽袖持竿蒐羅樹椏上最豐美的結實纍纍。黏膩的白色乳汁,自採果的樹冠傷口、faki(註3)俐落熟稔削切的刀刃流竄而下;褪去皮殼的坑坑窪窪,養份與健康滿溢的果肉展露無疑! 加上排骨、小魚干是最對味的match,濃郁渾厚的麵包果湯熱氣氤氲,彷彿乘載著祭儀篝火的裊裊煙縷,飄散天際……
名列南島語族遷徙史「共生物種Commensal species」的麵包樹,其基因遺傳資料印證了南島語族「自美拉尼西亞朝玻里尼西亞」及「由美拉尼西亞東部進入密克羅尼西亞」的擴展軌跡
按「出台灣(Out of Taiwan)假說」, 5000多年前南島語系於台灣起源成形,其中一群人於1000多年後揚帆向菲律賓開疆闢土,將南島語帶出台灣後衍生出「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根留台灣的族群則逐漸分化出多樣性的「台灣南島語(Formosan languages)」(註4)。原產於紐幾內亞以及馬來群島,且名列南島語族遷徙史「共生物種Commensal species」的麵包樹,因於大洋洲眾島嶼間的長距傳播需仰賴人類航海拓植;透過生物地理學與分子遺傳學的研究解密,基因遺傳資料印證了南島語族「自美拉尼西亞朝玻里尼西亞」及「由美拉尼西亞東部進入密克羅尼西亞」的擴展軌跡(註5)。
〈*kuluR〉一詞合計共40種代表「麵包樹」的近音詞彙遍佈南島語族於台灣以外的疆域範圍
比對美國歷史語言學家白樂思Robert Blust與夏威夷大學語言學系Stephen Trussel合編之《南島語族相較字典 The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 〈*kuluR〉一詞於Proto Malayo-Polynesian(PMP)language原馬來-玻里尼西亞語(註6)之Western Malayo-Polynesian (WMP)languages西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有6種、Central Malayo-Polynesian (CMP)languages中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有7種、South Halmahera-West New Guinea(SHWNG)languages南哈馬拉-西新幾內亞語有1種、Oceanic(OC)languages大洋語有26種,合計共40種(參照附圖6)代表「麵包樹」的近音詞彙遍佈南島語族於台灣以外的疆域範圍(數量尤以大洋洲居冠)。
達悟族語〈 Chippogo〉「激似」巴丹語〈Chipuho〉之案例彷彿〈*kuluR〉語言傳承的翻版!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即今 臺灣省林業試驗所) 佐佐木舜一(ささき しゅんいち)於1928年編著之《臺灣植物名彙》記錄了麵包樹的達悟族語〈 Chippogo〉。
而營林局林業試驗場 工藤彌九郎於1934年編著之《熱帶植物寫真集Iconography of Tropical Plants in Taiwan Vol.1 第一卷》〈6. ぱんのき〉的說明為「熱帶各地に廣く播布してろる林木であつて、有史以前Malay Archipelagoより既に太平洋諸島に移されたものと一般に信ぜられてろる。臺灣に於ても臺東廳、花蓮港廳管內に多く自生し、紅頭嶼に於ては闊葉樹と混淆して所々に叢林を形成してろる。(麵包樹是一種在熱帶地區廣布的林木,人們普遍認為其於史前時代已從馬來群島傳播到太平洋群島。臺灣臺東廳、花蓮港廳轄內多為野生,於紅頭嶼(蘭嶼)則與闊葉樹交雜共生,成為混合林植群。)」
溯源達悟族創世神話「神人自南方來、先造小蘭嶼、再造蘭嶼」的移居時間約距今800年前(註7),而「南方」按 鳥居龍藏調查報告為菲律賓的巴丹群島;讓達悟族語〈 Chippogo〉「激似」巴丹語〈Chipuho〉(註8)之案例彷彿〈*kuluR〉語言傳承的翻版!
阿美語〈 Facidol〉與達悟族語〈Chippogo〉雖同指麵包樹,卻無近音詞彙的「浪漫巧合」可尋
查閱海岸阿美族的口傳歷史,先人兄妹DoCi與Lalakan因山洪海嘯自聖地Cilagasan乘獨木舟漂流至現今花蓮縣豐濱鄉八里灣,擱淺後飢寒交迫之際,賴以維生即是隨流同至的故鄉植物 檳榔、麵包樹、毛柿、(番)龍眼(註9)。
20世紀初(1895~1935年之間)日本學者 伊能嘉矩、波越重之、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等田野採集的「Sanasai傳說」(註10)與之相較推理,麵包樹(從蘭嶼再經由)綠島(舊稱火燒島,即Sanasai)傳入台灣本島約於200年前。雖然阿美族亦可能曾跳島而過蘭嶼,其語言屬「東台灣南島語East Formosan languages」的中部語群(註11);因此「國內唯二」阿美語〈 Facidol〉與達悟族語〈Chippogo〉雖同指麵包樹,卻無近音詞彙的「浪漫巧合」可尋了!
註:
- 1. 「Ilisin」即「阿美語豐年祭的主流稱呼」。(詳見Wikipedia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1%90%E5%B9%B4%E7%A5%AD )
- 2. 「facidol」即 阿美語「麵包樹、麵包果」。(詳見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 阿美語詞典)
- 3. 「faki」即「舅舅、叔叔、伯伯」。(詳見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 阿美語詞典)
- 4.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詳見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6/04/11/out-of-taiwan/ )
- 〈南島語族「出台灣假說」擴散路徑示意圖〉詳見粉絲團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1984536378443723/posts/2006882686209092/
- 5. 「Breadfruit」Wikipedia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eadfruit
- 6. 「The Proto Malayo-Polynesian(PMP)language原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是「The reconstructed ancestor of the 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 which is by far the largest branch (by current speakers) of 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 Proto-Malayo-Polynesian is by definition ancestral to all (certain) Austronesian languages spoken outside Taiwan, and Yami language on Taiwan’s Orchid Island. (馬來語-玻里尼西亞語的重建祖先,它是迄今(現存使用者中)南島語系最大的分支。 根據定義,原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是台灣及蘭嶼達悟族以外所有(或某特定)南島語的祖先 。)」詳見Wikipedia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to-Malayo-Polynesian
- 7.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南島文化專欄〈「蘭嶼」地名與「雅美族」族稱的由來〉 http://beta.nmp.gov.tw/enews/no225/page_02.html
- 8. 〈Year of Grace, Day188. Tipuho–Batanes breadfruit〉 https://nightingalecottage.wordpress.com/tag/breadfruit/
- 9. 〈牽源 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 阿美族民俗風情〉「三、阿美族先祖漂流到台灣的傳說」p.26~33
- 10.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平台〈Sanasai傳說圈〉 http://ianthro.ioe.sinica.edu.tw/sanasai%E5%82%B3%E8……/
- 11. 「東台灣南島語」Wikipedia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E6%9D%B1%E8%87%BA%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