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熊探秘 之
タイワングマ・狗熊 káu-hîm・tsomai
身為台灣陸地最大型的特有食肉目哺乳動物,台灣黑熊的「聳鬚tshàng-tshiu」(註1)何時淪落略估僅剩200至600隻(註2)瀕危物種的「火燒罟寮hué sio koo-liâu」(註3)?身為最具台灣意象代表之一的「頂港有名聲tíng-káng ū miâ-siann」如何陷入炒作性風潮無限輪迴的「好看頭hó-khuànn-thâu」?台灣黑熊於21世紀人類霸權下的夾縫求存哀歌,於8月28日新聞專題節目《地球的孤兒Orphans of the Earth》「熊的國度」專輯獲第54屆金鐘獎三大獎項入圍殊榮(註4)、9月15日「台東廣原小熊由布農族耆老命名Mulas」(註5)的同時,再度撩起繼今年4月30日「南安小熊妹仔野放」(註6)、7月Ali-Duma黑熊媽媽 黃美秀女士【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新書發表會後,全體國民血液DNA流藏、下意識潛伏的「黑熊情結」……
台灣黑熊學名「Ursus(Arcticonus)tibetanus formosanus Swinhoe 1864」,其中「formosanus」以福爾摩沙為字根,是台灣特有種的象徵
台灣第一本哺乳類專書,昭和六年(1931年,昭和七年1932年出版)日本自然史研究家 堀川安市(註7)編著的《臺灣哺乳動物圖說》第二編 各論・第六節 食肉目CARNIVORA・裂腳亞目FISSPEDIA・クマ(熊)科URSIDAE・1. タイワングマ 熊(即台灣黑熊)(見本文照片2)── 台灣語假名「熊ヒム」(即台語發音「hîm」);蕃名(即原住民族語言):Garofu(タイヤル)泰雅語、Tonma(ブヌン)布農語、Tsumai(パイワン)排灣語、Tsumoi(ツオウ)鄒語、Tomai(アミ)阿美語、Ogai(知本)卑南語(註8);學名「Ursus(Arcticonus)tibetanus formosanus Swinhoe 1864」典出 Robert Swinhoe史溫侯《On the Mammals of Formosa福爾摩莎哺乳動物學》(1862)(註9、10),其中「formosanus」以福爾摩沙為字根,是台灣特有種的象徵。
內文節錄:「臺灣特有の亞種で類似はヒマラヤ、中華民國、日本內地等に分布してる(い)る。臺灣では全島の森林地帶で海枝100m-2000mの地域內に棲息するが200m-300mの間が多いが其數は多くない、著者が聞き得た棲息地は蘇澳蕃地(註11)、羅東蕃地(同註11)、獅頭山、大湖、松嶺、白狗、クルス(註12)、新高山(註13)、阿里山東海岸山脈、花蓮港蕃地(同註11)、大武山(註14)、能高山等である。體の形狀毛色等はヒムラヤグマ(Ursus tibetanus)に酷似するが體が小形であるので島型として區別してる(い)る。體の大さは熊類中では中形である…… 森林中に常棲する、性質は單純で動作は敏捷でない、人を襲ふことはないが身に危害を加へられる時は猛烈に逆襲して來る其勢ひ強いもので蕃人の負傷したことがある。食物は雜食性であるが其種類は判明しない しかし本種に近いヒムラヤ熊は果實、禾草、樹根、昆蟲、蠕蟲、魚、蟹、小獸等を食べるさうであるから似たものであらう。臺灣熊は鹿、猴等の生きたものか死んだものをも食べるさうである。蕃人は獵して其皮は剝ぎ月輪の部分を藤で作つた丸形のものに覆せて帽子とし武勇の誇りとして打ち取つた者が著用する。此時に月輪の中央部を引出して形を變へる。パイワ ン族蕃人は頭骨を尊んで首棚(註15)に飾り獵者の生存中は決して手離さない。タイヤル族蕃人は牙を絲で吊して頸飾りとし招福に用ひる。」
原住民獵人獵取皮毛,將其胸前白色新月形(或稱V字型)斑紋部分表覆於圓形藤帽上,此舉使斑紋部份凸出形變,以誇耀獵得此熊之人的英武神勇
即「台灣特有亞種,與喜馬拉雅山脈、中華民國(此時指其統轄之中國境內,非今日台灣)、日本的物種類似。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拔100至2000公尺間的森林區,其中又以海拔200至300公尺間為主要棲息地,但族群數量已不多了。筆者聽聞的棲息點有宜蘭縣南澳鄉・大同鄉、苗栗縣三灣鄉・南庄鄉及新竹縣峨眉鄉交界的獅頭山、苗栗縣大湖鄉、南投縣仁愛鄉松嶺、臺中市和平區與南投縣仁愛鄉交界的白狗大山、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巴庫拉斯、玉山、阿里山、海岸山脈、花蓮縣秀林鄉、屏東縣霧臺鄉・泰武鄉及台東縣金峰鄉交界的大武山、花蓮縣秀林鄉與南投縣仁愛鄉交界的能高山等等。體態與毛色酷似亞洲黑熊(Ursus tibetanus),但體型較小而被歸類為「島型」,算是熊科中型的種類…… 常棲於森林裡,脾氣溫馴、動作不敏捷,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受威脅時的逆襲猛烈、來勢洶洶,必使原住民負傷。台灣黑熊為雜食性、食用的物種不明,但與亞洲黑熊的果實、(蘆葦)草類、樹根、昆蟲、蠕蟲(昆蟲幼蟲或蛹)、魚、蟹、小型動物等菜單項目相似,對於台灣梅花鹿與台灣獼猴死活不拒,有食用腐肉的習性。原住民獵人獵取皮毛,將其胸前白色新月形(或稱V字型)斑紋部分表覆於圓形藤帽上,此舉使斑紋部份凸出形變(見本文照片4),以誇耀獵得此熊之人的英武神勇。排灣族將其頭骨尊置於首棚,為獵人生存不可或缺的展示物;泰雅族將其牙齒以線材串吊成幸運象徵的項鍊頸飾(見本文照片5)。」
排灣族將台灣黑熊頭骨尊置於首棚,為獵人生存不可或缺的展示物;泰雅族將其牙齒以線材串吊成幸運象徵的項鍊頸飾
モアカーカイ(moakaːkai)描述三人與熊「締結一家(tsɨktsɨkɨlɨ)」共同生活的故事
1935年台北帝國大學名譽教授 小川尚義與大阪外國語學校 淺井惠倫教授合作採集編撰的《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V.〈ルカイ語 語法概說及び本文〉1. 大南社(taromakɨ)第一篇「モアカーカイ(moakaːkai)」(見本文照片6)描述魯凱族頭目タノアノバク與平民妻子ライリマ所生的女兒モアカーカイ貌美如彩虹、且有她的地方彩虹常掛,與生俱來高貴不凡。在父親與愛人コルルルル出門狩獵期間遭遇母親嫌棄虐待,被一隻熊(tsomai)拯救至牠白石英門(taotaora)的家(daːnɨ)自由生活。待父親與コルルルル尋至熊家,モアカーカイ乞求父親赦免熊命,以「勿獵殺的行為」報答救命恩情。父親明瞭來龍去脈後,回家以沸水潑灑母親與妹妹モトコトコ的臉以玆懲罰,轉瞬間母親與妹妹化身成老鼠逃竄無蹤。其後三人與熊「締結一家(tsɨktsɨkɨlɨ)」共同生活。爾後一日熊重病並囑咐後事,モアカーカイ遵照遺言將屍首裝櫃掩蓋其上,週圍放置檳榔(ʔinorabokaʔ),待喪期結束後開蓋一看,竟是滿滿的項鍊(ʔinosiʔsiʔloaʔ)。コルルルル最終繼承頭目地位並與モアカーカイ結為連理,讓這神話故事有著幸福(matidaladalamɨ)結局(見本文照片7)。
如何反思原住民族原始「曖昧獵熊禁忌」內涵所維繫的生態平衡、進而汲取其傳統「熊人一家、敬畏共存」精神重塑國人意識與認知,值得各界著墨深究
此二書文辭扉頁間的巨細靡遺對比近90年後的滄海桑田,是否能為台灣黑熊的未來開啟一個可能?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後各路苦心人khóo-sim-lîn與志士的不屈不撓,造就了今日台灣吉祥物界充斥各型各式黑熊公仔(註16)的社會效應;此類商業模式的漣漪擴散能實質助益台灣黑熊復育,須仰仗政府政策的確切及國民教育的落實,如此正向循環才能完整自主、永續向前。台灣黑熊活動領域由 堀川安市紀錄的海拔200至300公尺主軸限縮壓迫至1,000至2,500公尺的中海拔森林區(註17),是台灣百年發展和人類活動無可避免之惡;如何反思原住民族原始「曖昧獵熊禁忌」(註18)內涵所維繫的生態平衡、進而汲取其傳統「熊人一家、敬畏共存」精神重塑國人意識與認知,值得各界著墨深究。 期待台灣黑熊揮別一路走來的坎坷悲情khám-khia̍t pi-tsîng,迎向萬眾關愛、自由快活的「在地全球化logloblization」身分認同與生存保障!
註:
- 1.「聳鬚tshàng-tshiu」即「鬍鬚聳起來或蓬亂」或「引申為囂張、逞威風」,此有形容台灣黑熊「風神hong-sîn」(威風、神氣)而鬍鬚聳起之樣貌(詳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2.「黃美秀與台灣黑熊 愛的三部曲」 http://www.tanews.org.tw/info/2922
- 3. 「罟寮」為存放漁網的簡易小屋,被火燒,網子就燒掉了。「火燒罟寮hué sio koo-liâu」即「無網」,諧音「無望」,表示毫無希望的一句歇後語(詳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4.「2年入深山凍原!白心儀紀錄熊的國度 入圍金鐘3大獎」 https://tw.news.yahoo.com/%E8%8A%B12%E5%B9%B4%E7%B4%80……
- 5.「台東廣原小熊 布農族耆老命名Mulas」 http://www.tanews.org.tw/info/17482
- 6.「南安小黑熊野放一週 保育協會公布畫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Ns287Nvj4
- 7.「堀川安市ほりかわ やすいち」(詳見フリー百科事典) https://ja.wikipedia.org/……/%E5%A0%80%E5%B7%9D%E5……
- 8.「知本」一詞源於台灣台東縣台東市轄內的「卡大地布Katratripulr」卑南族部落,為擷取後段音節「tri-pulr」的漢字轉寫。詳見WIKI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E5%8D%A1%E5%A4%A7%E5……
- 9.「Arcticonus」為「Ursus」的同義詞(subjective synonym),現通用「Ursus」為學名,是熊科熊亞科下的一個屬,它包括分布很廣的棕熊、亞洲黑熊、美洲黑熊和北極熊。詳見WIKI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6%8A%E5%B1%9E
- 10.「羅伯特・郇和Robert Swinhoe」詳見WIKI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87%E5%92%8C
- 11.「蕃地」為1920年~1945年間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中一種特殊制度,原住民部落未設街庄而由「郡役所」直接管轄,郡役所警察課於各社設立警察分室管理。台北州蘇澳郡所轄屬之蕃地範圍相當於今宜蘭縣南澳鄉、台北州羅東郡所轄屬之蕃地範圍相當於今宜蘭縣大同鄉、花蓮港廳花蓮郡所管轄之蕃地範圍相當於今花蓮縣秀林鄉。詳見WIKI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E8%95%83%E5%9C%B0…… 和 https://zh.wikipedia.org/……/%E8%95%83%E5%9C%B0…… 和 https://zh.wikipedia.org/……/%E8%95%83%E5%9C%B0……
- 12.「クルス」應是現今「巴庫拉斯」,海拔約530公尺,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鄰濁水溪畔,被丹大溪、臥龍溪圍繞,為布農族卡社群的舊部落,其名意指「河岸地勢平坦、水源豐沛的好地方。」日治時期,為便於管理布農族人,於1936年遷村,搬到現今潭南、雙龍、地利等地,自此巴庫拉斯便成人煙罕跡之地。詳見WIKI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E5%B7%B4%E5%BA%AB%E6……
- 13.玉山早期西方人稱「Mt. Morrison摩里遜山」。臺灣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玉山比日本富士山還要高,於是稱之為「新高山」。詳見WIKI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9%E5%B1%B1
- 14.「(北)大武山」 位於屏東縣霧臺鄉、泰武鄉與台東縣金峰鄉交界,一般人習稱「大武山」。詳見WIKI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E5%8C%97%E5%A4%A7%E6……
- 15.「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排灣族 物質文化」 http://www.dmtip.gov.tw/web/page/detail?l1=2&l2=61……
- 16.「吉祥物成功學:台灣特有的『黑熊』迷戀」 https://vide.tw/8187
- 17.「台灣黑熊地理分佈」 http://blackbear.ysnp.gov.tw/Chinese/bear/distribution.asp
- 18.「傳統於住民狩獵與熊・獵熊的禁忌」 http://blackbear.ysnp.gov.tw/……/hunterandbear.asp
附註:
臺南市自然史暨化石研究協會理事長 王良傑2019年10月14日於臉書留言「台湾原生種熊齒化石~(40~90)萬年~我曾在菜寮溪拾獲三顆~经日本 琵琶湖博物館(高橋啓博士、館長) 鑑定~才是台灣最早原生種黑熊~」。莊臨回覆「王良傑顧問:『台湾原生種熊齒化石』您真是唯一,也是第一!這幾天我將手邊古籍中印象最深的相關報導翻攝,來與大家分享。此篇【臺灣一百萬年前之野獸】出自1952年《台灣風物月刊 The Taiwan Folkways》第二卷・第一期,由『台灣地質第四紀之父』林朝棨 撰寫。」